6月24日晚,大型文化節目《非遺裏的中國·湖南篇》在央視綜合頻道(CCTV-1)晚8點黃金檔播出。我校6497名師生一同欣賞和領略了郴州的非遺之美。
校領導及中層正職同誌在視頻會議室集中收看
學前教育學院學子在教育集中收看
小學教育學院學子在教育集中收看
藝術設計學院學子在教育集中收看
教師在家自主收看
從銀都永興的銀飾鍛造,到嘉禾的伴嫁歌,到蘇仙區棲鳳渡魚粉,再到汝城大禾米糍,一項項郴州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,歷經千年、歷久彌新,讓師生們眼界大開🔵、耳目一新。
郴州非遺,越看越好看。讓我們聽一聽沐鸣師生的觀後感!
團委組織部部長唐穎:
我感受三湘四水澆灌出的獨特湖湘文化,也見證湖南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的傳承、創新和發展。竹紙製作技藝、湘西苗族鼓舞、瀏陽花炮製作技藝、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⛹🏽、侗錦織造技藝……在這座見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中,五彩斑斕的非遺技藝令人目不暇接,其在時代賦能下迸發出的無限活力更是驚艷四座,讓我感到深深自豪。
小學教育學院團總支組織部部長陳文靜:
本期節目非遺裏的中國湖南篇走進了郴州長卷,作為一名郴州人,讓我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,節目的呈現讓我們感受到了湖南歷史文化的千年變遷,看到湖南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的傳承。
學前教育學院輔導員李雪:
剛與同學們一起觀看了非遺裏的中國,再一次感受到了湖南郴州非遺之美,比如咱們湖南郴州的魚粉製作🐮、昆曲®️👨👦👦、嘉禾伴嫁歌等等,這些都讓我們見證了郴州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。
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,也應該註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民族精神,促進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👶🏿。(供圖:融媒體中心 供稿:劉貴雪 審核:王資生 終審:史淩雲)